由百度、阿里巴巴、腾讯构成的BAT三大巨头已经统治国内互联网市场多年,百度占据了搜索引擎、阿里占据了网络支付、腾讯占据了即时通讯。但三分天下的市场局势并不是互联网时代的终形态,由任正非率领的华为和雷军率领的小米两大阵营正在向BAT发起凶猛的攻势。那么谁将是BAT之后的后来居上者?这引起了业内人士和消费者的广泛讨论。
近日,IDC公布了2011年到2015年中国手机市场份额的数据表,数据显示2015年小米的市场份额在15%左右,华为数据十分接近15%与小米相差无几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小米的增速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放缓,而华为则表现出了厚积薄发的锐增之势。市场普遍预计,2016年华为势必将与小米为国内第一手机品牌的宝座展开一场恶战,而目前华为的胜算明显更高一些。
喧嚣背后仍需靠实力
从表面上看,华为和小米都在源源不断地推出市场爆品以争取更多的消费者。年前华为推出的新款旗舰机Mate8成功在3000元档中高端机市场站稳了脚跟,并以出众的性能、华丽的设计不断攻城略地。反观小米5难产一年以来终于进入了上市的程序,但其定价很难进入到中高端区间内。近日,华为成功Matebook也已经抢先一步上市,赢得了业内外的一致关注。
尽管新品纷呈、竞争不断,但很多业内人士并不将华为和小米放在一个量级上,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华为的真实实力远超小米,这充分体现在两者的专利数对比上。2014年,华为累计共获得专利授权38825件,累计申请中国专利48719件,累计申请外国专利23917件。更重要的是,华为是极少数的能够独立生产自主芯片的企业,另外两家公司是苹果和三星。
而小米的专利数仍不过2000,这已经成为小米大的短板,随时可能被竞争对手扼住咽喉无法喘息。在进军印度市场的过程中,小米便被爱立信告上法庭并被判令不能向印度出口和销售智能手机。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,小米没有专利便没有实力保护自己,一旦错过销售窗口将会损失惨重甚至可能被市场淘汰。
华为目标远超小米
而事实上,手机、笔记本只是华为庞大战略远景图中的两个小标地。任正非在《力出一孔,利出一孔》提及,华为真正的主航道是通信领域。而雷军的战略目标则是以智能手机为中心的智能家电领域。小米一直跟在苹果模式后面学习,但华为的目标却是超越苹果。
与小米的闭合生态圈不同,任正非倡导华为实施更加开放的全球合作战略。华为主张在打破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强化优势,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基础上将资源向优质客户倾斜。任正非认为“华为坚持主航道的针尖战略”,要站在制高点上调动全球优质资源为技术发展和产品创新服务。因此,华为在数据处理、网络运营、云服务等多个区域齐头并进,构建起了完善的网络产品架构。
更高远的战略意向打造出更高的品牌价值。在Interbrand推出的“2015年全球具价值品牌100强”榜中,华为以49.52亿美元的品牌价值位列第88位,而进入此榜的中国企业只有华为和联想。华为2016年的研究经费将达到110亿美元,名列世界第五。
而小米的品牌影响力不仅止步不前,还出现了明显的萎缩迹象。尤其小米产品战略起点就是将产品做到极致打造出超高性价比,现在来看这一战略束缚了小米品牌价值上升的空间。而小米构建的智能生态还远没有成型,这使其更像一个硬件超市,而非人性化、智能化的智能家庭模式。
任正非表示,未来二、三十年世界会爆发巨大的技术革命,华为将于谷歌、苹果之外建立开放的、完整的、和谐的商业生态环境,以公正的秩序引领世界前进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华为早已不将小米视为竞争对手,它的目标是直达世界顶尖水平,创造前所未有的通信生态体系。
2016.2.25-2.28,第四届M.28欧界理财乐享节新春“猴”钜惠,金融界大牌大放血,摇到大礼就是赚到!
欧界控股携手第四届M.28理财节金融界大牌多宝贷、房金所、小牛金融、宜信、麻袋金融、爱钱进恭祝界友:元宵快乐!
lx.o2ojie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