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房地产老大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,他以2200亿的财富碾压马云、李嘉诚问鼎中国首富,更是亚洲首富!但是他今天突然不做房地产了,要开始做金融。他这次不改变银行,而是打劫银行!
中国首富 也曾贷不到款
从军人到艰苦创业
谁也没想到,中国首富王健林曾为借点钱跑了几十家银行,没有一家愿意贷款给他!找银行行长50次,每次都躲猫猫,王健林就守在走廊等行长出现, 9天9夜没睡好!晚上蹲走廊,白天堵行长,这种耻辱,王健林今天仍历历在目!
王健林表示,其实不是找不着,是他不愿意见你,因为你是民营企业!同时他觉得你风险大,他不敢放贷给你。放给国有企业亏损了没了,他不承担什么责任;如果放给你可能就要承担责任!
撤离房地产 行长来投靠
2011年至2014年,万达销售金额从902亿飙升到1601.5亿,达到惊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21.1%!但王健林对房地产并不乐观并开始撤离,2016年向市场投放了一颗“炸弹”,下调地产销售目标至1000亿,下调幅度近40%!2016年底万达将不再是房地产企业,并表示2018年将不再有房地产销售收入!
在万达半年会上,我们发现了行长的面孔:
他们都是金融界的风云人物,但从那一刻起,他们都变成万达的人!王健林开始全力打造万达金融帝国!
打劫银行 万达发行“银行卡”
万达金融一上来就放大招,发行万达牌银行卡“飞凡卡”,今年将发行5000万张,到2020年要发5亿张!势必成为中国大的发卡机构!银行的核心业务继马云后将再次被统统打劫!
存款、理财
给用户以比银行活期储蓄利息高而且每天可以量化的收益,吸引更多资金进来,同时解决贷款的主要资金来源。
消费
先覆盖全国公交、地铁系统,进行打折优惠,让用户使用飞凡卡,同时将累计积分,等万达把所有大型服务系统全部打通后,这个积分可以直接折扣。也就是说这张卡在未来和银行卡刷卡消费无异!
2020年,万达金融将覆盖全国至少5000个大型商业中心,每年到店客流将达到400亿次,覆盖7-8亿的消费人群,预计每年消费总额将达5万亿!打造世界大互联网+消费平台!
信用卡
王健林透露,万达金融近与国内一家超级金融巨头达成合作协议,将把信用卡功能叠加到飞凡卡上!具体是哪家暂未透露。
贷款
万达将所有万达广场以及合作商业中心全面安装云POS机,万达就掌握了所有商家和个人的现金流,根据这些数据进行无抵押放贷,近万达金融还拿下了全国首张网络信贷营业执照!
预计2020年,飞凡卡将覆盖7-8亿消费人群,万达预测就算只有1亿人贷款,每人贷款2000元,总额都是2000亿!同时定下目标,2020年贷款余额将力争3000亿,其中个人贷款2000亿!
存、贷、汇,统统被打劫!2015年刚刚起步的万达金融就收入208.9亿,完成年计划的697%,并要3年上市!王健林说,现在想明白了,准备开干了,并且他还提醒所有人,万达一定是“言必行,行必果”!
谁也没想过一个开网店的可以打劫中国银联,一个做聊天交友的可以打劫移动联通,一个卖房子的今天却开始打劫银行!巨头都在跨界,所有行业都将面临被打劫!
银行的霸王垄断谁都想碰,导致中国三年出现近4000家P2P,但银行从来不担心,因为一张纸便能置他们于“死地”!银行怕的是真正掌握了大数据、有生态、有场景的巨头,这是一场银行必须直面的打劫!
BAT抢滩消费金融 万亿级别市场如何下口
百度推出个人消费金融权益平台“百度有钱”,切入与用户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垂直行业,首发行业是教育信贷;阿里“花呗”上线,围绕电商生态,从淘宝、天猫,逐渐拓展至去啊等;腾讯推“微粒贷”,依托社交用户数据优势,切入无担保信用贷款。
一张以大数据发端、围猎消费金融市场的战争,正在打响。
布局:场景数据
艾瑞咨询公布的一份消费金融报告称,2014-2017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依然将维持20%以上的复合增长率,预计2017年消费信贷规模将超过27万亿元。
数据显示,至2015年三季度,我国信用卡授信总额为6.71万亿元,而现有信用卡使用者仅2亿左右,2亿的基数就可撬动6.71万亿元的体量,可见个人贷款和分期付款等信用消费需求用户数量的庞大。而这2亿人(很可能是“白板”用户)之外的信用消费需求,正是时下各路人马抢夺的战场。
从1997年到2014年,我国消费信贷额从170多亿元增长到15万亿元。其中80%为住房贷款,汽车、助学、旅游贷款则是另外三个占比比较大的细分市场,也是目前互联网金融切入比较多的领域。
互联网消费金融,也并非能一蹴而就。
大数据和交易量是互联网的优势,若想获得立身之本的竞争优势,首先就要建立自身、多元化的数据池。
互联网做消费金融脱离不了场景。消费贷款需要在大量碎片化的互联网支付交易场景中寻找机会,把传统线下的信贷产品通过互联网渗透到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去,让消费贷款真正落到用途的本源上。从而满足消费金融的发展的三个基本条件:可获得性、安全性和简单性。
数据层面来看,阿里的优势是支付数据,腾讯是社交数据,百度则是搜索数据。
从可获得性说,BAT有天然的优势,百度的绝对入口优势、阿里的电商闭环、腾讯的QQ、微信两大社交利器,有广阔的客户基础,做消费金融是“捎带手儿”,无需像传统金融机构一样“上街拉客”,根本不需要再去主动出击,就已经拥有了与客户更紧密的联系。
从安全和简单性来看,除了传统风控手段之外,他们还掌握用户的购物记录、支付记录和评价记录,能确切掌握用户的消费能力,从而评估出用户的信用。这种方式简便且安全可靠,因为结合消费场景将风险前置,可以有效降低风险。
并且,比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相比,这些互联网公司更接近用户,也更为简单快捷,让用户非常自然地接纳并使用一项此前并不熟悉的金融新业务。
三者对比,数据层面来看,BAT三家各有擅长。
百度有绝对优势的搜索数据(用户无意识的搜索能体现其需求)、百度和阿里有用户购物记录(百度有糯米、携程,阿里有淘宝、天猫、去啊,横跨电商和旅游)。当然,若从支付记录来看,阿里和腾讯的优势更强些,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报告,2015年第三季度移动支付市场总体格局,支付宝以71.51%的市场占有率继续占据移动支付市场首位;财付通位列第二,市场份额为15.99%。
但需要看到的是,各有擅长也意味着各有局限性。
特别是阿里和腾讯,离开了自身电商和社交圈子,其所谓的大数据更像是数据孤岛。在判别一个人信用情况时,需要更多的旁证数据交叉验真。毕竟,如“微粒贷”,可是号称15分钟内资金就到账。
未来:大数据营销
那么,除去数据联动联查、建立统一的大数据征信平台的老话题外,2016年互联网消费金融可以想象的空间在哪里?
笔者想谈下现在看来BAT里低调的百度。
互联网的优势是大数据。这点上,百度显然有自己的优势。百度有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百度大脑、移动云、人脸识别、语音识别等领先的互联网技术能力。这些资源和能力为百度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提供了重要保障。
实际上,与阿里对电商平台用户消费数据的挖掘,腾讯对社交平台用户关系数据的挖掘不同的是,百度既可以基于投资带来的多维度平台(糯米的电商、携程的旅游、爱奇艺的视频)进行用户消费数据挖掘,还可以基于自身的流量入口优势,进行用户行为数据挖掘。
目前,百度覆盖了中国95%的网民,每天搜索的次数达到60亿次,地图定位请求达到230亿次,作为一个搜索来说,它很自然的反映了一个人天然的需求。拿在正式成立金融服务事业群一周之后,百度开始秘密布局自己的第一个金融大计教育信贷来说,当你搜索,比如语言类的培训,或者搜索IT培训,或者其他培训的时候,完全反映当时的需求。
百度也不缺场景。通过对外投资,百度的消费场景已经覆盖了电商、视频、旅游OTA等多个互联网领域,如通过百度糯米、爱奇艺、携程、去哪儿等几十个大众耳熟能详的产品和服务平台,搭建了丰富的、多层次的互联网消费场景,积累了超过6亿用户的互联网数据。
显而易见的是,百度金融可以给糯米的商户提供小微企业贷款,给糯米、爱奇艺的用户提供信用分期,给携程、去哪儿的用户提供旅游分期……
在此之外,与同样有场景的阿里等电商系不同的是,百度还可以有更长的价值链可以挖掘。基于消费场景的营销拓展是消费金融发展的永恒主题,而互联网的大数据基础,又可提供80、90后这些重要客群的行为数据。依托大数据应用,还可以转向预先选择客户的精准营销,提升营销成功率;与此同时,还可以提前预警并避免高风险客户。
作为中国大的互联网企业之一,百度依托互联网搜索业务生态聚集了数百万的企业合作伙伴,有百度贴吧等著名的UGC产品。比如前面说到的教育信贷,百度就可以为合作企业提供精准营销服务,在推送教育广告促进消费的时候,就完成了信贷用户的选择。
消费金融领域会不会诞生寡头?就如互联网行业典型的“721”法则一样?
其实,中国目前还是一个储蓄型的社会,消费体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。某一家或几家公司未必能垄断整个行业,未来的格局还扑朔迷离。
从这点看,百度投资优信拍(二手车领域巨头)、携程(旅游行业巨头)等,采取合众连横之势,都有更大的可以想象的空间。毕竟,汽车金融、旅游金融都是千亿级别的市场,百度已经有了入口优势,只要把金融嫁接场景,就能迅速占领市场。不过,首先百度要做的是,如何把投资话语权转化为产品渗透话语权。就像,怎么切断优信与微众银行的合作。
2016.1.25-1.28,第三届M.28欧界理财乐享节年终钜惠馈礼界友,狂欢惠秒豪礼享不停!
战略合作媒体:欧界理财、界动金融、金融情报、欧界乐享网、O2O界、无线端、电商EMBA、P2P播报
战略合作机构:房金所、宜人贷(宜信)、小牛金融、好利网、多宝贷、点金融
lx.o2ojie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