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几年O2O项目都贵得不得了,几亿美元的融资都吓不到人的。但这些钱真的起到这样的作用了吗?这些公司是to C还是to VC?什么样的补贴才是有用的?
“无知”的刷单
大量补贴并没有像O2O公司想象那样进入用户手中,或者说,即便他们知道,刷单也在默许,因为交易额更重要,数字才是交给资本的答卷。
近在淘宝上售卖滴滴打车优惠券的淘宝店家很不开心。其中,一个一钻卖家告诉36氪,自从一个记者曝光了他们的生意,用来刷优惠券的软件就被查封了,生意黄了。
之前,他们借助刷券软件、卡商手上的大量灰色手机卡,批量刷取滴滴专车、快车的优惠券,再以低价售卖给买家。
在淘宝上,除了滴滴,还能买到易道等打车券、美团、饿了么等的优惠券。概括起来,基本都是用户知名度高、补贴力度大,刷券难度低的优惠券。当然,大部分都是新用户才能享受到的优惠券。
购买者里除了“老用户”,还有不少是卖家自身。此前有媒体计算过,一个卖家花1500元就能买100张0月租卡,注册饿了么、美团外卖、百度外卖等外卖平台的帐号,购买自己的服务,就有可能月入十万。今年春节后,有滴滴的司机表示,他们会组成小组,大家互相刷单,不出家门赚取补贴。Uber司机的刷单行为也被很多媒体曝光过。
刻意为之
被动刷单需要技术监测,不少创业公司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毕竟,数据上确实带来了增长。
O2O 到底要补贴谁?
O2O领域,这种主动刷单并不少见。对于VC来说,它们允许公司补贴,以吸引用户,或打击对手。但这可能是条不归路。
互联网追求的是高速扩张带来规模效益。O2O领域竞争激烈,赛道人满为患,每一个赛道上选手相距都不远,谁也没有绝对优势。
投资人的钱被烧,却砸不出确定的优势,就会加大风险。投资人也会变换策略,要不就不会有滴滴快的牵手,58赶集合并这种戏剧性场景。但一旦下注,他们就和企业一起站到了赛道上,不得不战。一名投资人向 36氪透露,刷单已经成为潜规则,他们现在会看谁烧钱烧的更高效,能高效烧钱的创业者,往往更善于运营。
来源:36氪(微信号:wow36kr)
责任编辑:文潔
欧界科技|O2OJIE,O2O企业服务领导品牌,提供餐饮、零售O2O全套解决方案,软硬件整体实施,品牌运营和推广,直达主力核心用户!
欧界科技 cy.o2ojie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