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2O热潮已过,为什么还有很多创业团队进军O2O呢?


有创业人说O2O热潮已经退却,那么从那里可以看出O2O已经进入衰退呢?

在2010年-2012年,大家投了近千个电子商务公司,现在比较大的剩下10家左右,小点的算上能有100家。

判断O2O投资热潮是否已将过去的触发点有以下几个:

1、还有没有足够大的细分行业没有被投过

2、现有的巨头是不是在融资中变得更困难了

3、行业的盈利能力被大规模质疑

从这三个角度来看,这个临界点可能快到了。

那么百度如果进军O2O会不会改变这个趋势呢?

近这段时间百度的新闻有点多,内容无一不涉及O2O战略,在移动互联网基 本已经成为生活构成要素的今天,抢占时下热的O2O市场无疑就成了一块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抉择。百度在移动市场上有过不少失意之举,也曾被认为错过 了好的发展时期。然而,不论是再次调整方向还是真的后知后觉,这一次,他们明显感觉到了百度在O2O领域的急迫,以及,兵临城下的焦虑。

近 几个月以来,百度的高管在不同的场合开始密集的对集团的O2O业务进行表态,2015年以来,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和中央决策层关于推进互联网+的政策红 利让O2O市场前景越发被看好。而在过去互联网时代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中,百度接连错过了博客、微博和电商时期,但基于基础也是覆盖面广的搜索业务, 百度仍稳居三巨头之一。

在互联网移动化时期,随着移动搜索的弱化,百度开始尝试更多元的发展战略,但之前几年关于百度的移动战略在外界看来 一直比较模糊,无法找准一个准确且持续的发展方向。去年快的和滴滴的出租车大战中,腾讯和阿里打的火热,外人看的目瞪口呆,而百度则再一次当了陪衬。终 于,在2015年短暂的蛰伏之后,百度将自己对未来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对外界做出了全面的表态。

服务业千差万别,因此不会有一个像淘宝样的平台能覆盖所有,以美团为 代表的团购也只不能是一个过渡产品,O2O毫无疑问地将会走垂直的发展路线。每个行业都会有自己的O2O,甚至同一个行业因为涉及面较广,也会细分出更多 的市场来,例如像汽车这个行业一定会出现驾考的O2O、汽车销售O2O、二手车销售O2O等等。那么问题来了,哪些行业更适合O2O呢?

我觉得适合的行业应该满足以下4个条件:

一个行业的用户是否成熟,这是一切的基础。这里的成熟是指用户在消费前会不会上网查询信息,这些信息又会多大程度影响他们的决策。举个极端的例子,如果你去做老年人相关的服务,比如棋友会、遛鸟会、太极会,那就像前几年有人做的老人电商网站一样,结果可想而知。

2. 服务者较成熟

一个行业的服务者是否成熟,直接决定了线下推广的难度。做过O2O的人都知道,相比于获取用户,更难地是争取服务者。用户通过流量导入就可以引进,而服务者也许需要一家一家去谈,这也是BAT做不好O2O的主要原因,因为他们擅长于流量,而干不了脏活累活。

3. 行业规模够大

只有规模够大的行业才有更多的想象空间。如何计算一个行业的规模呢?我的看法是:目标受众人数*消费频次*消费价格。

4. 行业好暴利

只 有暴利的行业,需求才旺盛,也有更多的盈利空间。暴利无非两个大的原因,一是垄断,二是严重的信息不对称。对于第一个,除了政府,谁都无能为力;对于第 二个,O2O正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平台,它可以削弱以百度、58、大众为代表的信息中介,也几乎革了线下中介的命,因此可以让价格回归正常,自然也能从中 分得一杯羹。

至于哪些行业满足这四个条件,那需要结合各方的统计数据具体分析,这是个巨大的工程,就不在这一一展开了。

PS:

如 果选定一个行业之后,肯定需要选择适合的开发平台。有人说O2O只属于移动互联网,互联网已经OUT了,对此我并不认同。移动互联网因其方便性很适合一些 高频次短决策的行业,如汽车行业等等,但对于一些低频次长决策的行业,如木仓科技的汽车、家装等,互联网更适合些,因为互联网屏幕更大,展示内容更丰富, 适合这些长决策。

O2O热潮已过,为什么还有很多创业团队进军O2O呢?

责任编辑:文潔

欧界科技|O2OJIE,O2O企业服务领导品牌,提供餐饮、零售O2O全套解决方案,软硬件整体实施,品牌运营和推广,直达主力核心用户!

欧界科技 cy.o2ojie.com